科普文章
【全国疟疾日】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蚊媒传染病,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全球有5种疟原虫可感染人类,其中恶性疟原虫最危险,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出汗、头痛、全身乏力等。
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与感冒症状多有相似,很容易误诊或漏诊。
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感染而传播。
到疟疾流行区务工的人、出入边境留宿人员、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中国在抗击疟疾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21年,我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青蒿素(屠呦呦团队发现)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并持续通过“一带一路”向非洲提供技术支持。
尽管我国已经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但是由于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严峻,我国每年仍然有大量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需注意疟疾感染风险,提前咨询,做好防护,归国后出现发热情况及早就医。
疟疾宣传核心信息:
1.警惕疟疾感染风险: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须注意疟疾感染风险。
2.症状识别要牢记:周期性发冷、高热、出汗是典型症状,误诊拖延危及生命。
3.疟疾可防可治:境外旅行先咨询,归国发热速就医,早诊早治是关键。
4.跨境务工要防护:出国务工前培训,归国后健康监测,企业落实防疟责任。
5.户外防护三要点:长袖衣物防叮咬,蚊帐隔离+驱蚊药物双防护,清除积水灭蚊虫。
6.主动申报旅行史:就医时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避免漏诊误诊。
7.科学治疗防重症: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8.疟疾患者不献血: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
9.联防联控筑屏障:海关、医疗、疾控等协同监测,跨境信息共享阻疫情。
10.巩固成果靠全民:人人知晓疟疾危害,共筑健康防线,巩固消除成果不松懈。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