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杨柳学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牵头主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5-05-15
字号:

  5月14日,由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牵头主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在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平台发布并正式实施,标准编号为T/CITS 388—2025。本标准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提出。

1.jpg

  本标准由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作为第一发起单位,由急诊医学科编写团队起草,共有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宜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北京急救中心、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哈密中心医院、三沙市人民医院、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漳州市长泰区医院等42家医院、标准化研究院和学术团体共同参与编制。

  参与起草的专家有:顾伟、郭伟、张新庆、吕传柱、张国强、彭鹏、刘万阳、谢苗荣、朱继红、陈旭岩、朱海燕、马青峰、汪阳、杜秀玉、卢海涛、周霖、李鹏、吕元君、李达、康海、李斗、穆红、戴其全、李湘民、李铁刚、康健、李淑娟、丁宁、赵丽、史继学、唐子人、徐玢、陈旭峰、李桂伟、杨建中、吴国平、闫圣涛、刘艳俊、钟洁、高颖、吴彩军、李凤杰、江稳强、葛晓利、王少松、刘禹翔、王玲、田绍强、单志刚、李桂仙、陈焕平。

2.jpg

标准编写背景与目的

  该团标是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而制定,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急诊常见急重症疾病之一。由于我国群众对该疾病早期识别认知度低、院前救治能力不足、院内急诊延误等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延迟以及溶栓率较低。该团标着重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两部分内容,目的是规范我国AIS急诊急救的诊疗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该标准的制定将在共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以弥补我国缺乏AIS急诊急救标准的空白,从而更规范的指导AIS急诊急救的诊疗。

  基于国内尚无AIS的急诊急救诊疗技术规范,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顾伟作为第一起草人带领编写团队,在来自全国42家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化研究院和学术团体的51位急诊、神内、神外、介入、院前急救和标准化专家共同支持和帮助下,历经9个月完成该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的审查。该标准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诊疗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和规范,填补了该技术在急诊的空白。

致谢

  特别感谢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吕传柱教授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郭伟教授作为该标准的发起人对编写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也特别感谢来自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宜武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专家汪阳、马青峰和李淑娟教授对编写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