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青年人,警惕卒中“偷袭”! | 青年卒中系列(二):预防篇
“卒中”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老年人才会担心的问题,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被它盯上。熬夜加班、外卖续命、久坐不动……这些现代生活的“标配”,正在悄悄把年轻人推向卒中的边缘。
上篇我们详细介绍了青年卒中的多种病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生活中轻松预防青年卒中,让你远离“卒”不及防的危机!
01、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管理: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健康规律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
小帖士
少盐少糖:减少外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优质蛋白:选择鱼类、豆类、鸡胸肉等低脂高蛋白食物。
健康脂肪:用橄榄油、坚果代替动物脂肪,保护心血管。
2、适度运动:WHO 推荐成年人每周应进行 15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显著降低的卒中风险。
小帖士
设个闹钟,每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5分钟,简单又有效!
3、戒烟限酒:吸烟是青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卒中风险增加。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凝血功能紊乱,增加脑出血风险。应尽早戒烟,限制饮酒。
小帖士
戒烟、限酒需逐渐减量,可以寻求专业帮助,比如戒烟门诊或心理咨询。
4、睡眠管理:建立规律的生物钟,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
小帖士
改善睡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从一个小改变开始,比如固定作息时间或睡前半小时不碰手机,坚持21天就能形成习惯。
02、精准控制高危因素
1、疾病科学管理:规律体检,一旦确诊慢性疾病,严格遵医嘱治疗,规律监测,定期复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是延缓慢性疾病心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2、特殊人群监测:长期口服避孕药女性需评估血栓风险,优先选择低剂量制剂,或更换避孕方式;孕期女性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和凝血功能。
3、改善情绪及心理因素: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家人倾诉、进行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03、早期筛查与遗传咨询
1、高危人群筛查:有家族病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者,建议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凝血功能等。
小贴士: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别等身体“报警”才后悔!
2、遗传检测:对于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指导个性化治疗和生育规划,能够更加准确的预防更多疾病的发生。
04、卒中的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
卒中的救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
(1)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尤其是身体一侧
(2)意识模糊、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
(4)行走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5)剧烈头痛,可能伴有呕吐
小帖士:口诀:“FAST”原则
Face(面部):微笑时是否一侧下垂
Arm(手臂):平举时是否一侧无力
Speech(言语):说话是否含糊不清
Time(时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当我们主动打破不良生活的恶性循环,提高健康意识,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降低青年卒中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为青年群体的健康筑牢防线。让青春的活力在健康的守护下尽情绽放,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生命篇章。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