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中药膏摩:一种结合药与手法的治疗
什么是中药膏摩
膏摩,是“膏剂”与“按摩”(古称“摩”)的结合。
它是指将专门配制的中药药膏、药油、药酒等制剂作为介质,涂抹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再施以推拿按摩手法(如推、擦、揉、摩等),使药物在手法产生的热力和物理刺激作用下,通过皮肤吸收,从而发挥治疗或保健作用的一种方法。
简单来说,它可理解为“有药的推拿”,也是“用按摩来上药”。
作用原理
药物的作用:药膏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能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局部,发挥传统理论认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
手法的作用:按摩手法通过刺激穴位和压痛点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
协同作用:手法产生的热效应和物理压力能促进皮肤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药物的润滑作用也使得手法操作更加顺畅,有助于力度深透,并可减少干摩擦对皮肤的损伤。
二者结合,旨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主要适用情况
骨伤科相关问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劳损、各种急慢性扭挫伤等。
风湿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损伤、面瘫、中风后遗症的肢体麻木等。
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等。
儿科疾病:如小儿疳积、腹泻、小儿肌性斜颈等。
用于养生保健:缓解疲劳、调节亚健康状态。
操作简述
一般会涂抹药膏,并运用推、拿、按、摩、揉、擦、捏、拍等手法。
手法通常要求柔和、深透、持久、有力,以局部有热感为度。
注意事项
存在中药过敏史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皮肤有破损、溃疡、湿疹、疱疹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或禁用。
结语
中药膏摩技术是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的一种体现,它将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相结合。该方法具有其特点,如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等。如今,它不仅在医院康复科、推拿科有应用,也常见于一些养生保健场所。
提示: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 标签:
- 儿科
上一篇: 【杨柳科普】认识脑血管狭窄
下一篇: 【杨柳科普】秋冬季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