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皮肤科微针治疗(下)
上一期我们介绍过了皮肤微针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用于哪些疾病当中,这一期我们继续介绍,微针治疗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什么样的情况不适合使用微针治疗呢?
1、“微针治疗”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注意,治疗后24H内不碰自来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面膜、医用护肤品进行冷敷镇静。治疗后避免光照射,注意防晒,以物理行为动作防晒为主(戴口罩、帽子、打伞)。
皮肤快速恢复周期为一周,皮肤修复期间:
1.若出现轻微的瘙痒、红肿,为正常现象。可采用冰敷镇静的方法来缓解;
2.若出现轻微的皮肤干燥、脱皮脱屑等情况,为体细胞修复再造的全过程,此为正常状况,可使用修复面膜进行修复,同时做好保补水就可以。
治疗后应注意避免:搓皮肤、抠皮肤、刮皮肤、抓皮肤等。术后7天内禁止泡温泉、蒸桑拿、热水浴、湖边滞留等。5-7天内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
注意:如症状严重,请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2、不适合进行“微针治疗”的人群:
微针是通过微小针头刺激皮肤以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改善肤质的美容方式,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做微针。
1、皮肤状态异常者:皮肤存在炎症如痤疮急性期(有明显红肿、脓疱)、湿疹、皮炎等,此时做微针可能加重炎症,导致感染或愈合延迟。
2、皮肤破损或伤口未愈: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溃疡时,微针会刺激伤口,影响恢复。
3、特殊人群:如孕妇,微针可能引起皮肤应激反应,且目前缺乏足够研究证明其对胎儿完全无害,为安全起见不建议做。
4、瘢痕体质患者:这类人群皮肤修复时易过度增生形成瘢痕,微针的创伤可能诱发或加重瘢痕。
5、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微针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增加感染风险。皮肤肿瘤患者微针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影响病情稳定。
如果有上述情况,建议避免做微针。若不确定自身是否适合,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评估。
微针的作用原理兼顾“刺激再生”和“高效导入”,因此能针对性解决多种浅层至中层皮肤问题,且创伤较小、恢复期相对较短,是临床常用的微创医美手段。如有皮肤相关问题,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获取指导意见。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及文献,侵删。
- 标签:
-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