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促红素 | 透析患者的"造血密码"

字号: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贫血。随着肾功能逐渐衰退,贫血的发生概率会不断上升,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俗称促红素)分泌不足。除了EPO缺乏外,患者体内铁元素不足、存在感染或炎症、维生素B12缺乏以及尿毒症毒素堆积等因素,都会使贫血症状进一步恶化。从临床数据来看,我国无论是非透析还是透析治疗的CKD患者,贫血治疗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血红蛋白水平达标率普遍偏低。这种贫血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因此必须尽早采取充分有效的治疗措施。

一、促红素—透析患者的"造血密码"

  促红素治疗的临床价值与启动时机

  研究证实,重组人促红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且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高血压、癫痫等)的发生率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率,并能延缓肾衰竭进程。非透析和透析 CKD 患者,都应在血红蛋白<100g/ L 时启动促红素治疗。

  给药方案与个体化管理

  依据患者年龄、透析方式及透析时间长短、促红素治疗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等情况,靶目标值可适当地进行个体化调整(常为110~120g/ L )。初始促红素剂量建议为100~150U/( kg ·7d),分2~3次注射,或10000 U ,每周1次,皮下或静脉给药(非血液透析患者一般用皮下注射),次月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调整剂量。

  风险管控与不良反应监测

  接受促红素治疗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低反应性,一般针对低反应性的特定原因进行治疗,进一步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促红素可以减少 CKD 贫血患者输血的机会,缓解贫血相关并发症。但是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癫痫、透析通路血栓、肌痛及输液样反应以及重组人促红素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促红素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压、定期检查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如果发生以上不良反应,请及时联系医生,视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处理。

  参考资料:

  1.《中国肾性贫血诊疗指南》(2023版)

  2. Zhang L,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4;39(3)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建议及时线下就医。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