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甲亢别慌张,中医“拆弹”有妙招

字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过度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引发心悸、多汗、消瘦、易怒等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框架下,中医治疗可发挥独特优势,从整体调理角度改善症状、优化预后。

甲亢的中医认知

从“肝郁火旺”到“脏腑失调”

49.jpg

  中医将甲亢归属于“瘿病”范畴,核心病机以肝郁火旺、气阴两虚为主导,与肝、脾、心、肾多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长期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热扰动心神则心悸易怒;肝火灼伤阴液,渐致气阴亏虚,出现消瘦、乏力等虚损表现;火旺还可煎灼津液成痰浊瘀血,痰瘀交结颈部,形成瘿肿(对应甲状腺肿大)。简单来说,甲亢是身体内部“火扰、阴伤、痰结”失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50.jpg

中医治疗

甲亢的“武器库”

  辨证施药:个性化的中药调理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依据患者不同证型,定制个性化药方,如同给不同“战场情况”调配兵力:

  肝火亢盛型:症见急躁易怒、怕热多汗、甲状腺肿大伴灼痛等(如同身体“着火”)。常用柴胡疏肝散等,配合黄芩、栀子等疏肝泻火,夏枯草、浙贝母化痰散结等,抑制甲状腺过度“亢奋”,降低激素合成“火力”,缓解烦躁、怕热症状。

  气阴两虚型:若表现为心悸气短、五心烦热、失眠健忘、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消瘦等(如同“电量透支”),则以补气养阴为基础,修复被甲亢“耗损”的正气,改善乏力、心慌等虚证表现。

  痰瘀互结型:甲状腺肿大质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颈部憋闷(像“被痰瘀堵住”),则以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等,佐三棱、莪术活血消癥,海藻、昆布化痰软坚,化解局部痰瘀互结,缩小肿大腺体,减轻压迫感。

  针灸辅助:经络调节脏腑气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临床常选肝俞、内关、太冲、太溪等,疏肝解郁同时滋阴潜阳。瘿肿明显者亦可加刺瘿肿局部,直接改善甲状腺局部气血循环。多管齐下,辅助改善“紊乱信号”,让身体代谢回归有序。

  药膳调理:药食同源的辅助养护

  根据药食同源理念,部分合并不寐、焦虑者可结合药膳食疗。(需辨证选用,建议咨询医师后调整):

  甲亢合并不寐者:可用酸枣仁饮。取酸枣仁(捣碎佳)、百合、莲子心,煎汤代茶饮。

  甲亢合并焦虑者:可用黄花菜汤。取黄花菜、甘草、白芍、郁金、合欢花等,水煎服。

病例分享

  患者郑女士,64岁,甲亢2月余,平素焦虑急躁,情志不舒,来诊时见后背疼痛,怕热多汗,胸以上为主,体力尚可,咽部异物感,口干苦,口中异味,纳可,眠差,早醒,2-3点,大便日一行,成形,不尽感,小便频。查体:舌淡红弓背苔白稍腻,脉弦滑。关元大虚。补左照海、右阴陵泉有效。生化示肝功能异常。

  分析及处理:患者平素焦虑急躁,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熏蒸头面,则见怕热多汗,胸以上为主,肝胆经相表里,胆火上逆,则见口干苦,异味,火盛消烁阴津,肝肾阴虚火旺,则早醒于肝经主时。肝郁乘脾,脾胃运化水液失常,则生痰湿,见便不尽感,痰气互结于咽喉则减异物感。四诊合参,兼顾经络循诊提示,中医辨证属肝郁化火兼痰湿证,治疗以清肝降火、滋阴潜阳、运脾化湿为主,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白芍、茯苓等。配合针灸治疗疏肝调神。

  前后调方服药2周后,症状缓解,复查甲功平稳,TSH 0.71,TRAb转阴,肝功能恢复,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缩短病程、减少用量、改善预后。

患者须知

  1.别盲目跟风:中医讲“辨证施治”,同是甲亢,证型不同,药方天差地别。别照搬“偏方”,务必找正规中医师,根据舌脉、症状精准辨证后用药。

  2.耐心+坚持:中医调理是“慢功夫”,需按疗程服用中药、坚持针灸/药膳,给身体足够“修复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3.监测不能停: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中西医协同,既靠中医调体质,也需西医指标“把关”,确保安全有效。

  甲亢治疗是场“持久战”,中医如同“后勤保障+精准特攻”部队,从整体调理、减少复发角度发力,与西医“快速控症”配合,为患者打造更全面的康复方案。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