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夏季高温杀手:热射病

字号:

  认识这个“高温杀手”!

  热射病是最危险的中暑类型,本质是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彻底崩溃。当高温高湿环境或高强度活动使核心温度突破40.0℃时,全身器官如同被“蒸煮”,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相继受损,死亡率高达30%-70%!

  它主要分为两类:1、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青壮年,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多因高强度体力活动诱发;2、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体温调节能力弱者,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于闷热室内静坐也可致病。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环境是罪魁祸首。当环境温度超过35.0℃、湿度大于60%时,人体出汗、蒸发效率骤降,热量在体内急速蓄积,最终引起体温过高。

  危险因素包括:

  - 户外作业(建筑、搬运、执勤等)

  - 密闭无空调的室内(尤其需警惕老人为“省电”不开空调)

  - 高强度运动(军训、马拉松)

  - 婴幼儿、孕妇、肥胖或服用利尿剂等药物的人群

  如何识别热射病:三大致命信号

  1. “高烧”40.0℃+:核心体温超40.0℃是基本标志,皮肤触摸发烫;

  2. “断电”的大脑: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抽搐甚至昏迷--提示神经系统已受损;

  3. “干枯”的皮肤:早期可能大汗,很快转为皮肤干热无汗--汗腺功能衰竭的标志。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呼吸急促等症状。

  出现以上信号应及时干预,否则患者可能迅速出现肝肾衰竭、脑水肿,甚至死亡。

  热射病vs普通发热:

  关键区别:普通发烧时,身体是“主动升温”对抗病原体;而热射病是散热系统“瘫痪”导致的被动过热。

54.jpg

  热射病的急救黄金法则:

  快速降温+紧急送医。每延迟降温5分钟,死亡率显著上升。目标:3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39.0℃以下。

  ☆现场这样做:

  1. 转移: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裤;

  2. 降温:

  冷水喷洒全身,风扇强力吹风(蒸发散热)

  冰袋/湿毛巾敷颈部、腋窝、腹股沟(有大血管处)

  冷水浸泡(20-25℃水温,避免冰水刺激血管收缩)

  3. 体位:清醒者抬高头部;昏迷或呕吐者侧卧位防窒息;

  4. 补水禁忌:昏迷患者禁止喂水!清醒者可少量饮用淡盐水;

  5. 求救:同步拨打急救电话,说明“疑似热射病、体温超40.0℃”。

  热射病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不让高温钻空子

  - 躲避烈日:10:00-16:00避免外出,外出时戴宽檐帽、用防晒霜;

  - 科学补水:每小时喝水200-300ml,运动时选择含电解质的饮品(淡盐水、运动饮料);

  - 室内防暑:空调调至26.0℃,湿度<60%;老人不可为“省电”关闭空调;

  - 重点防护:户外工作者采用“工作-休息”循环(每工作1小时,阴凉处休息15分钟);

  - 致命车厢:永远不将儿童或宠物留车内,15分钟车内温度可升至60.0℃!

  热射病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掌握“立即降温、拒绝退烧药、侧卧防窒息、速打120”的急救四原则,关键时刻能挽回生命。 当温度计逼近40.0℃,干热的皮肤下是濒临崩溃的器官,给闷热的房间开空调,给烈日下的劳动者一片阴凉,预防,永远是最有效的“解药”。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