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从红斑到肿块:一文读懂血管畸形的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人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随着时间推移,红斑可能逐渐发展成肿块,这背后或许隐藏着血管畸形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血管畸形的真相。
什么是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它并非肿瘤,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形成的正常过程发生了偏差。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在生长和构建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导致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血管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黏膜、肌肉甚至内脏器官。
红斑:血管畸形的早期信号
许多血管畸形最初的表现往往是皮肤上出现红斑。以常见的葡萄酒色斑为例,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可能在面部、颈部等部位出现淡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片,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就像葡萄酒洒在皮肤上一样,因此得名。这种红斑一般不高出皮肤表面,按压时颜色可暂时褪去。它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畸形所导致的,在早期,红斑可能不太引人注意,家长们可能会误以为是普通的胎记。
还有一种鲜红斑痣,同样也是以红斑为主要表现,初期时红斑可能较为平坦,随着年龄增长,红斑可能会逐渐增厚,颜色也会加深。这是因为病变部位的血管在持续发展,管径不断增粗,血管壁也发生变化。
红斑为何会发展成肿块
随着时间推移,血管畸形处的血管会持续扩张、增生。在一些类型的血管畸形中,如海绵状血管畸形,由于血管窦状扩张,内部充满血液,就像一个个相互连通的海绵腔隙。这些扩张的血管腔会逐渐增大,使得局部组织隆起,从而形成肿块。而且,由于血管畸形没有正常的血管调控机制,血液在这些异常血管中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血管的扩张和组织的肿胀,肿块也就会越来越明显。
蔓状血管畸形也是如此,它由许多迂曲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相互缠绕组成,动脉血通过瘘口直接流入静脉,导致局部血管压力升高,血管壁不断增厚、扩张,进而形成质地较硬、有搏动感的肿块,外观上看起来像蚯蚓团一样。
血管畸形的类型及特点
毛细血管畸形:除了前面提到的葡萄酒色斑和鲜红斑痣,还有一些相对少见的类型。这类血管畸形主要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病变通常较为表浅,多发生在皮肤和黏膜。它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可能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逐渐扩大面积,对外观影响较大。
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就属于静脉畸形的一种。静脉畸形的血管壁薄弱,呈海绵状或囊状扩张,内部血液流动缓慢。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太清晰,在体位改变或局部受压时,肿块的大小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低头或用力时,颈部的静脉畸形肿块可能会增大。
动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畸形属于此类型。它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动脉血未经正常的毛细血管网直接流入静脉,导致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可触及搏动,听诊时能听到明显的血管杂音。这种血管畸形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严重后果。
科学应对血管畸形
早发现早诊断:当发现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尤其是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存在的红斑,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初步判断是否为血管畸形以及血管畸形的类型。对于一些深部组织的血管畸形,可能还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检查。
个性化治疗方案:
激光治疗:对于早期、表浅的毛细血管畸形,激光治疗效果较好。激光能够选择性地破坏异常扩张的血管,使其凝固、萎缩,从而改善红斑的外观。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激光参数,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硬化治疗:常用于静脉畸形。通过向畸形血管内注射硬化剂,使血管内膜发生炎症反应,进而纤维化,导致血管闭塞,达到缩小肿块的目的。硬化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肿块的大小和质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手术治疗:对于体积较大、经过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或影响重要器官功能的血管畸形,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手术能够直接去除病变组织,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位于重要部位的血管畸形,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的血管和组织。术后还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防止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在血管造影的引导下,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注入畸形血管内,阻断异常的血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动静脉畸形等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变部位的血流量,缓解症状。
血管畸形虽然可能给患者带来外观和身体功能上的困扰,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果您或身边有人对血管畸形存在疑惑,欢迎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血管畸形的真相,积极应对疾病。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