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杨柳MDT】科学减重不只是减掉体重,更是减去疾病风险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肥胖问题困扰。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不仅仅影响外观,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慢性疾病。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个实战案例,看看一位年轻男性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在多学科团队的帮助下,成功逆转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
病例档案:年轻白领的健康危机,3月减重17公斤,多学科联手逆转“肥胖危机”
李先生今年30岁,作为一名典型的都市白领,李先生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直到体检结果亮起“红灯”,才在2025年2月前往垂杨柳医院就诊。李先生的初诊情况需重点关注:重度肥胖(体重130kg,BMI44.5kg/m?);多项代谢指标紊乱(高尿酸、高血脂、空腹血糖升高、血压偏高、腰围超标);肝功能受损(重度脂肪肝,转氨酶明显升高)。
突破传统:多学科联合诊疗新模式
患者来院时,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多种肥胖相关合并症,情况较表面更复杂。面对这一情况,内分泌科建议患者住院诊疗,联合临床营养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精准评估,查明根源
内分泌科首先进行了系统性的病因排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肥胖:
· 通过垂体-肾上腺节律检测,排除垂体肾上腺疾病
· 进行肾素-醛固酮试验,排除内分泌性高血压
· OGTT试验发现严重胰岛素抵抗,这是糖尿病的前期信号。
2、营养干预,量身定制
临床营养科在精准评估基础上,制定了全方位个性化饮食计划:
①低盐低脂低嘌呤限能量平衡膳食;进餐定时定量,一日三~四餐。
②限制全日总热量1782Kcal,主食量225g,蛋白质66g。
③少食或不食高油、高糖食物,戒含糖饮料,增加蔬菜及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④行为干预:记录饮食日记,规律运动。因在病房活动受限,坚持三餐后休息半小时后慢步走30分钟。患者住院期间减脂餐示例(如图)
3、院外继续随门诊规律进行体重管理
患者在内分泌科系统评估各项代谢指标,除外器质性病变所至肥胖后顺利出院。出院后,李先生在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进行治疗、定期随访与复诊。
①营养门诊:饮食日记+定期随访
· 详细记录每餐饮食,医生每周/每月调整指导
· 根据执行情况动态调整方案
②内分泌门诊:代谢评估+用药调整
· 每季度监测患者代谢相关指标(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等)
· 根据代谢检查指标调整GLP-I胰高血糖素类药物减重治疗
4、3个月蜕变:数字背后的健康改善
不仅仅是体重下降,经过90天的系统管理,李先生多项健康指标也实现显著改善:
· 肝功能恢复正常:扭转了脂肪肝造成持续性肝细胞损伤趋势
· 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高,糖尿病风险大幅降低
· 血脂控制理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多学科协作管理治疗的四大特点:
1. 流程标准化,分工明确:通过以内分泌科主导病因诊断与药物治疗,临床营养科侧重生活方式干预,形成互补模式,有效提高诊疗效率。
2. 服务质量提升、无缝衔接:科室间共享化验检查、血糖等数据,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就医体验。
3. 干预效果聚焦:通过“病因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双管齐下,从根源到症状实现全面把控。
4. 健康理念辐射:通过开展“体重管理科普讲座”、发放《科普手册》等方式,将科学减重理念传递至患者家庭及社区,助力大众建立健康认知。
体重管理实用贴士:
对于有体重管理需求的朋友,我们建议:
1. 优先专业评估:启动减重前,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健康评估;
2. 设定合理目标:每周减重0.5-1kg是安全有效的节奏;
3. 注重饮食质量:注重“吃得好、吃得对”,而非单纯“吃得少”;
4. 结合有氧与抗阻训练:双管齐下,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
5. 寻求专业支持:避免独自盲目减重,借助多学科专业团队的指导,让体重管理更科学、高效。
总结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本案例的成功,首先源于患者接受“肥胖需要专业诊疗”的科学观念。其次,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根据每个人的代谢特点、生活习惯量身定制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为效果奠定了基础。同时,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与长期坚持体重管理的信念也是减重成功的关键——即使是严重的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通过科学、系统的多学科联合管理,也能实现病情缓解甚至逆转。
科学减重的核心,不是追求短暂的体重下降,而是为了长期的健康获益。每一位有体重管理需求的朋友,都值得获得科学的指导,每一个健康目标,都需要通过专业、持续的努力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