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亲爱的肾友,您有一份“降磷大作战”秘籍请查收!
各位肾友和家人们,大家好!
在我们和肾脏病并肩同行的路上,“血磷”就像一个需要时时关注的“调皮鬼”。化验单上那个升高的箭头,是不是让您既担心又困惑?别急,根据《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通俗易懂的“降磷秘籍”,帮您轻松打赢这场“降磷大作战”!
一、认识对手——血磷高了,危害不小!
1.掏空你的骨头:它会把骨头里的钙“偷”到血液里,导致骨痛、易骨折(肾性骨病)。
2.堵塞你的血管:和钙结合成“钢筋水泥”,沉积在血管、心脏瓣膜上,让血管变硬、变窄,大大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3.让你奇痒难忍:全身皮肤瘙痒,睡不好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加重病情:加速肾脏病的进展。
所以,控磷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数字达标,更是为了保护您的心脏、血管和骨骼,提升生活质量!
二、切断来源——“磷”从哪里来?
打赢战斗的关键,就是切断敌人的补给线!磷主要藏在食物里,但来源分三六九等:
【头号敌人】—— 无机磷(吸收率高达90%-100%)
这是最坏、最需要警惕的“磷”!主要来源于食品添加剂,几乎会被身体全盘吸收。
切记要避开:包装肉类、加工奶酪、汤汁、冷冻食品、面包、酸奶等;可乐、奶茶等碳酸/饮料;即食布丁、薯片、方便面、蛋黄派、饼干等零食;还有各种火锅料、汤料包、酱料。
【重点管理对象】—— 有机磷
这些主要是天然食物中的磷,虽然吸收率没那么高,但吃多了也不行。它们同时也是优质蛋白的来源,我们不能不吃,关键要科学吃。
有机磷主要来自肉类、鱼类和乳制品等,其生物利用度为35%~86%;而植物来源的有机磷(如谷物、坚果、油籽和豆类)通常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其生物利用度通常低于50%。
共识核心建议:保证优质蛋白,但严格控制总量。
每天磷的摄入量别超过1000毫克,相当于4两瘦猪肉或3杯牛奶的含磷量。选蛋白质时,非透析肾友每天每公斤体重吃约0.8克蛋白质;透析肾友需要稍多一点,1.0 - 1.2克/公斤/天,优先选“含磷少、蛋白多”的食物,像蛋清、某些鱼肉。植物性食物里的磷,身体吸收率比动物性食物低,豆制品等是不错的选择。
三、神兵利器——合理用药
要是认真控制饮食了,血磷还是持续升高,就得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降磷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磷药物主要分为两类:磷结合剂和磷吸收抑制剂,根据肾友自身血磷水平、餐食情况、副作用、年龄等情况,医生会“量身定制”,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调整。要是效果不好或者不舒服,及时跟医生沟通,可以试试换同类型药物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也能两种药物联用。
四、充分透析
透析肾友要保证透析的时长和效果达标,这是清除血磷的根本。要是血磷老降不下来,得和医生沟通,看看要不要调整饮食种类,或者调整透析方案,考虑其他透析模式,更好地清除磷。
五、日常实战小技巧
1. 练就“火眼金睛”:买东西前,多看配料表!看到带有“磷”字的添加剂(如磷酸XX),果断放下。
2. “焯水”大法好:烹饪肉类时,先切小块用水焯一下再炒,可以去除一部分磷和钾。
3. 少吃“汤泡饭”:肉汤、鱼汤、火锅汤里溶解了大量的磷和钾,尽量不要喝。
4. 鸡蛋吃法:蛋黄含磷高,可酌情减少蛋黄摄入,比如一天只吃一个蛋黄。
5. 牛奶限量:每天一杯(约200ml)即可。
各位肾友,希望这份“秘籍”能助您一臂之力,只要咱们勤监测、严限磷、巧用药、透充分、勤沟通,一定能拥抱更健康、更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资料:
1.《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建议及时线下就医。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717号